【馬國明專訪】【Shall We Talk】馬國明入行25年感激前輩粗口鬧 難忘拍《創世紀》遇上羅嘉良

【馬國明專訪】【Shall We Talk】馬國明入行25年感激前輩粗口鬧 難忘拍《創世紀》遇上羅嘉良 近日,一手捧紅男團MIRROR的花姐(黃慧君),發表「我最喜愛即係冇實力」論,一石激起千重浪……本文沒打算深究,只是剛好眼前來自無綫的馬國明,正是「我最喜愛」的人辦。自二○一二年,馬國明首奪《萬千星輝頒獎典禮》「我最喜愛的電視男角色」,十五度獲提名,六奪我最喜愛、最受歡迎、大灣區最喜愛和馬來西亞最喜愛TVB男主角,而他亦於二○一九年憑《白色強人》奪得「最佳男主角」殊榮。至於獎項是否等於實力?馬國明看得透澈,「我不會覺得TVB那個最佳男主角才是男主角,只要肯頒給你,就是男主角獎,我在外面也拿過,在Yahoo和微博,我都拿過男主角。其實獎項都是想讓大眾知道這個行業還在運作,讓大家覺得還是一件盛事,令到這個行業繼續有良性的發展……」大概做演員也一樣,除了以作品說話,也需要「我最喜愛」民選作基礎,這位香港零負評師奶殺手,近年成為人夫的馬國明,有份擔演的新劇《執法者們》正在熱播,而在內地平台短短一個月累積了近四億點擊,而今年是他入行廿五年,到底他的實力是怎樣煉成?第十四期訓練班代表關於演技,馬國明這樣說:「演戲是一個選擇,就當每場戲有五個方法做,怎樣選呢?新人很多時選錯,選一個沒那麼好的方法去做;經驗夠的,選了正確方法。所以,為甚麼會經常覺得他們的演技那麼厲害?因為人家十場戲裏面,有九場戲都選對了,而新人十場戲,只選對一兩場。」不過,錯不在新人,「我覺得現在的新人很慘!現在新人在TVB能跟到誰呢?來來去去不是我、展鵬、阿Mo(陳豪)……和我們以前那班前輩相比,他們現在已是影壇最頂尖的演員,那就懂得我們那時候有多幸運,能跟這班厲害的人學習。」馬國明的表演欲,在留學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時參加話劇團而萌生。他生於小康之家,一家五口,父親為煤氣公司工程師,上有兩個雙胞胎家姐,年少就讀港島區名校慈幼學校,成績中等。中三那年隨家人移民加拿大,受父親影響,報讀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修讀機械工程。一九九九年,他也跟家人回流香港,那年未有LinkedIn,只有亞洲金融風暴遺害,UBC學士寄出的六、七十封求職信,一去無回頭,最後只收到一封來自無綫電視藝員訓練班取錄通知,他不妨一試。「父母知我喜歡演戲,因讀書時有玩過話劇,但自己也沒想過是用來謀生。我想找機械工程的工作的,但是找不到!沒辦法,所以我就去面試!符符碌碌進去了,符符碌碌做到現在,現在也很成功?也不算,但我經常說,我是屬於好運的。」以為大門被關上,命運卻從一扇窗給你一生事業。馬國明是第十四期藝員訓練班,仍活躍幕前的唯一學員。「我那期全都走了,其實還有一個(何志祥),不過轉為幕後當做了攝影師,即使離開這個圈,我們仍時有見面。現在有很多都做生意發大達了,都很開心,各有所需吧!不一定要留在這一行才叫成功的,很多在內地有廠有事業,只是大眾不知道。」鎮宇哥很惡的當年訓練班導師主要有羅冠蘭(香港演藝學院前副教授)和林尚武,「羅冠蘭老師很嚴格,嚴格是好事,大家都是白紙,到真正出來邊實習邊做,才會明白當時他們所教的是甚麼,像甚麼想像視線,我到拍《降魔的》才真正了解……」一年後正式簽約無綫,新人慣例跑龍套實屬正常,只要一有演出機會,他都從不拒絕,「我甚麼都可以,敢做、去拍,入行初期甚麼都很新鮮,第一次吊威也、第一次做嫖客、第一次扮『龜公』,我覺得很好玩,又沒甚麼顧慮,角色戲分少,一場戲就過了,哪有想到很遠,怕在觀眾心中定形,觀眾看不看到自己也成問題,可能很多幕後會看到。」就是因為在《律政新人王》演偷窺胡杏兒穿絲襪的痴漢太入戲,種下在續集做男一機會的契機。「聽到有人說我做得不錯,才有機會《律政新人王II》做男一,很多都是積累下來,雖然角色很細微,觀眾是不會看到的,其實後面很多監製是看到的。」幸運的演員,就是一早要懂得真正目標觀眾,此外也要懂前輩的嚴厲,是鞭策前行進步的動力。二○○三年除了《律政新人王》初露頭角,更成為台慶劇《衝上雲霄》的一分子,「我知訓練班有十幾個去casting,幸運地,我得到機會。很感謝梁家樹、潘嘉德(監製)!」《衝上雲霄》是馬國明演藝生涯的重要里程碑,當時跟吳卓羲、黃宗澤與陳鍵鋒獲捧為「S4」,他說:「當時我們四個都很新,那時候真的不懂演戲,說到對白已經算好了,沒被鎮宇哥罵就很好了!真的罵!鎮宇哥很惡的,你做得不好就罵你!很正常的!好像當時Benz雄(許紹雄)罵我……鎮宇哥都是為件事好,他不想我們死背對白,他會示範給我們,對白是死的,演員要活一點!編審寫劇本時是對着四面牆寫,去到現場是另一個實景,大多時劇本match不到現場,到現場環境你看見甚麼就說甚麼……」撈家身教阿蔣教啟發猶記得當年入行不久,馬國明公開表示目標是做許紹雄(Benz雄),視他為恩師,年前馬國明釋出當年恩師語重心長的一句「你寧願我現在鬧你,還是劇集出街觀眾鬧你」,誠然知道真實版本是把「鬧」字轉換成粗口的話,更懂對方愛之深責之切的激動。馬國明說:「這句話一直都在我心裏,永遠記住Benz雄對我的好。當然,之後也遇過很多好前輩,所以無論Benz雄、蔣志光,或者撈家(羅嘉良),感受到有一羣前輩很疼錫自己,是件很幸運的事。」第一次跟撈家合作,是這樣的,「第一次跟撈家拍的是《創世紀》,我的角色叫Stanley,是幫他炒股,只得幾場戲,因為很快就死了……那晚大家都拍得很累,已好幾晚沒睡,那場戲因為『飛紙仔』,要講些關於炒股票專業用語的對白,我take了二、三十個take……但撈家很好脾氣,其實看到他已很睏,他都不斷說『慢慢來』、『別緊張』……其實他大可以當眾罵我『你有否做功課』、『不要浪費我時間』,真的可以的,他是大明星、我是nothing呀,但他沒有……」至於另一恩師,就是在《降魔的》飾演莫有為的蔣志光。「其實我後期都有很多部劇跟阿蔣合作,他是很好的前輩,跟他住得近,很多時放工,我都車他回家,車上我會請教演戲,他都會無私分享他的意見給我,令我看通劇本。」馬國明舉例在劇中有段三、四次入火場幫「父親」金剛救火的戲,劇本只交代「叫爸爸」很重複性的對白,「他分析給我聽,給我些啟發,令我不停去想那三、四次回去,可否有不同的處理……他從不教怎樣做,而是引導我去想!這很重要,演員最值錢的地方不是受教,而是讓他們想通,因為這次有他陪我,下齣不在身邊時,又由誰教呢?所以,變成你一定要懂得用正確方法看劇本……」難怪,二○二二年蔣志光離開無綫,對馬國明來說,有種失之交臂的感覺。邱禮濤爆秋生點名讚今年是馬國明入行二十五周年,當中有一件事令他繼續在這行砥礪前行的,是關於於一部於二○一五年播映、他與黃秋生合演的劇集《梟雄》。「其實我不知道,都是聽回來。拍完《梟雄》後,我接了公司一套關於ICAC劇集(《廉政行動2016》),這部劇邀請了一位電影導演(邱禮濤)來拍,這是很難得的機會,因為電視台很少請到電影導演。某天外景,那位導演突然跟我說『秋生哥在我面前讚你』,他說很少聽到黃秋生讚人……這件事讓我銘記於心!原來他讚我在《梟雄》做得好,大概看到我所設計一些事。當時有二十集,我要拍十集做他年青版,而秋生哥拍那十集時,我有場場去看、去偷師!到我拍時,我刻意不模仿他,只在最後兩集模仿,我想要等喬傲天這個角色成熟了,才開始模仿秋生的演法……可能這設計讓他看到,而導演也說,秋生讚我最後兩集扮得很像!」這種「給偶像嘉許」的喜悅,馬國明一世都不會忘懷,「對於我們這些演員,是一個很大的動力,用心地做、辛苦了那麼久,終於得到自己欣賞的偶像贊同。不是說笑,我自覺幸運,就是因為偶爾出現這些事,令我繼續用心去做,看看下部能否再做好一點。」他回望這廿五年的演藝生涯,能有這幸運的事情發生,大概是奉行「默默做事」的人,「我記得初入行時,化妝間有個開始稔熟的髮型師說『以前以為你是啞的』,他說我總是默不作聲坐在一旁,但也因此令很多前輩覺得,我是小說話多做事的人,而當我埋位,會盡力做到最好。當然我以前做得不好,但已經盡我能力,所以很多前輩會對我很好吧!」視朱敏瀚為接班人隨年資增長,身份、位置也有所不同了,馬國明自知有些角色他做不來。「現在你叫我做『一件頭』(《On Call 36小時》張一健外號),我肯定做不到,這麼初出茅廬的醫生,可能要做一個層次高一點的醫生,因為自己的年紀不同了。」馬國明自覺,要多做一點點「演員以外」的事,讓拍劇更順利,「現在做到某個位置時,不止是講戲了,你更要去照顧現場環境,最好大家都拍得開開心心,整件事出來就會好看!有時候連PR工作都要做,不可以只顧自己,以前做新人是可以,但當你年資多了,要幫導演一起去控制整個現場環境呢!」他坦言自《降魔的》開始行多一步,做多一步去了解同劇拍檔,「胡鴻鈞很新,而他主演的石敢當的角色很重要,所以我有不停跟他混熟,令到小馬和石敢當的角色配合度更高,好玩一點!我知他也喜歡車,於是經常約他去看車,收工、放假也約他。以前我會躲在一角吃飯,但我會主動找他一起吃飯,多聊一點,了解他入行或音樂的東西,當兩個人熟悉多了,少了尷尬和隔膜,拍劇就會事半功倍;近幾年給我印象最大的是朱仔(朱敏瀚),我覺得他挺好的,有點像我以前,也不太出聲,但你會感覺到他做足功課,他默默地去做。」場地:星幕餐廳(將軍澳皇冠假日酒店)kennethma马国明

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