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封面故事】教導子女人生靠自己創造 陳豪爆大仔慳家又感性撰文:徐雲攝影:洪志富 陳豪身為中銀香港FamilyMAX的品牌大使,從以前高峰期月入十萬,到進入電視台月入五千做基層,經歷豪擲千金到「孭數」度日的不同階段,現在從孩子年幼開始,他已經灌輸正確的理財概念。像大部分父母一樣,陳豪曾經被子女問「爸爸,我們家有沒有錢?」面對這個問題時,他說:「我會告訴他們,我們家是普通人家,但是這個家充滿愛和開心,事實上我們的確是普通人,難道會多一隻手或一隻腳?所以他們都知道,自己是生長在正常家庭的普通人。」陳豪笑言自己是「old school」人,現在孩子年紀小,不知道讀書要交學費,作為家長有責任幫他們設立教育基金,應付將來需要的教育費用,三個孩子分別十一歲、九歲和八歲,他灌輸的理財概念,儲蓄就是美德開始,「我不贊成用金錢獎勵,孩子做家務,或者考試取得好成績,這些都是他們份內的責任,不需要進行金錢獎勵,所以他們可以運用的錢,只是利市錢和零用錢,三個孩子在用錢方面,非常有趣地顯現了各自的性格。」他表示大兒子Aiden很感性,特別喜歡吃沙甸魚,「有一次我們去葡萄牙旅行,他喜歡吃當地的沙甸魚,打算將零用錢買沙甸魚罐頭,在店內將所有罐頭的價錢進行比較,有沒有骨頭或者加了金箔,全部被他列入格價範圍,最後買了最便宜、最普通的罐頭,看得出他是一個精打細算的孩子。」至於二仔Nathan也很慳家,只買最便宜的雪櫃磁石貼紀念品,將所用零用錢買一元、五毫的磁石貼,雖然他提醒兒子,這些東西最終可能變垃圾,但囝囝認為最重要是便宜和量多,他沒有將成人的價值觀強加在孩子身上,任由兒子買了一堆「垃圾」回家,年紀最小的女兒Camilla則非常豪氣,將零用錢買美味朱古力,大方地請哥哥們一齊食。孩子要窮養愈窮愈好敎導子女方面,陳豪有自己的理念,他認為父母可以向子女提供建議,但更重要是讓他們有創造空間,「我認為人生靠自己創造,正如我自己在成長過程中,父母也不是事事手把手相教,父母給我很多空間建立求生技能,讓我明白有責任感才懂得照顧別人,簡單說如果每次口渴,都有父母為你遞水的時候,你就不懂得口渴時找水飲,所以我很相信今天走到現在這一步,是靠過往曾經錯失,並經歷無數失敗累積而成,我經常說,家裏給得少更好,讓我有機會學習爭取更多,過程中自我求生能力也變得更強。」他表示三個孩子現在還小,過幾年等他們長大後,會鼓勵孩子做暑期工,不是因為有機會賺錢,而是希望在短暫的工作中爭取社會體驗,「學生的環境比較單純,暑期工有機會接觸社會生活,與不同人交流溝通,可能會被上司責罵,也可能會被人欺負感覺委屈,這些體驗雖然很辛苦,但經歷過後,能令人快速成長!我認為孩子要窮養,愈窮愈好,從低做起,才懂得珍惜所擁有的一切。我也會以身作則做榜樣,面對工作時盡能力做到最好,我經常和他們解釋,放假是小孩子喜歡的事,但上學考試是必須要做的事,要完成必須做的事,才能做喜歡的事,每一個人都需要承擔責任,爸爸的責任是努力工作,孩子的責任就是勤力讀書,大家各自努力後再一齊玩,今年暑假,我們會去加拿大探親,現在一家人都非常期待。」陳豪剛完成《俠醫》的拍攝工作,他在劇中演中醫師,現實生活中因為媽媽也是中醫,兩母子有很多溝通交流機會,「我自己的舊患創傷是靠媽媽醫治,以前試過做負重健身,拉傷背部導致骨頭移位,媽媽用了很長時間,幫我做針灸治療,每天在背部插二十幾支針,再加上電擊、指壓才醫好,所以我對艾灸、拔火罐等非常熟悉,拍這套劇時也特別有感情。」當年他做模特兒為了賺錢,二十三歲拍電影《晚九朝五》,同樣因為拍戲容易賺錢,直至沒有收入與電視台簽約,才發現演員這份工作充滿趣味。從配角到一線小生,陳豪兩度登上視帝寶座,這份職業令他由青澀男孩,成為現在熱愛工作的快樂中年人,他說:「不要問我甚麼時候退休,這兩個字,從來不會在我的人生字典中出現!演戲與咖啡,是我一直以來的發展,是我喜歡的兩種事業,就是我現在和未來的人生目標。」髮型:Benlam@iL colpo化妝:Zoe Fan
【封面故事】教導子女人生靠自己創造 陳豪爆大仔慳家又感性
